本网站涉及到的几种人造语言由日本人土屋晓设计。作者在语音学方面的知识似乎较为有限,因此使用了日语假名对单词的发音进行标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给出的单词注音中包含一些不存在于日语中的假名组合。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理解这些组合的含义。
例如注音中的“[ルル]”(在本网站的注音方案中标为“r”,以和标作“l”的“ル”区分)。我们知道它显然和“ル”不同,然而它的具体读音我们并不清楚。一些歌手将这个音读作国际音标中的[r],即俗称的“大舌颤音”,以和“ル”中的辅音([ɾ],一些歌手读作[ʀ])进行区分。然而由于官方歌曲的演唱者几乎全部是日本人,他们很少有人能有意识地发出[r]这个音,大多数人都会将这两个音混淆到一起。
从最终录制出的歌曲来看,绝大多数歌手在演唱时根本没有参考过按照官方词典中的注音,而是按照自己熟悉的外语(经常是英语)的拼读习惯来读的。一个单词在不同的歌曲中经常会有不同的读法。如果有人想从这些歌手的发音中总结出某种“标准读音”,他恐怕并不会成功。
本网站词典中的注音方案修改自日语的国际音标宽式注音方案。熟悉英语教学中使用的简化版音标的人可以尝试按自己的习惯来读。不熟悉国际音标的人可以尝试使用汉语拼音或者英语单词的拼读规则。然而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j”读作拼音中的“y”,汉语普通话中“伊”的声母。
元音(a, i, u, e, o)有长短之分。如果我们将短元音视为一拍,则长元音的长度为两拍。符号“:”(源自国际音标中的符号“ː”)前的元音就是长元音。
符号“'”表示声门停顿[ʔ],如同汉语拼音中的“'”。声门停顿的作用可以从汉语中“先(xiān)”和“西安(Xī'ān)”的对比中体现出来。
符号“.”表示日语中的促音。这种读音在汉语普通话和英语中不存在。
对于希望进一步模仿歌手发音,但又不熟悉日语的人,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本网站注音方案中不太符合直觉的地方。熟悉日语发音体系的人对下面提到的很多东西应该已经了解了。如果下面一些不认识的符号给您带来了困惑的话,了解一下国际音标会很有帮助。
/u/视情况可能读作[ɯ]或[ɨ]。前者类似汉语拼音中的“u”,但是嘴唇不要撮起来。后者类似于汉语普通话中“子”,“此”的声母。这两个字的声母虽然在汉语拼音中写作“i”,但是它的发音和真正的“i”完全不同!
/hu/应当读作[ɸɯ]。各位读f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门牙和下嘴唇接触。试着换成上下嘴唇接触,中间只留一条小小的缝隙。这样就可以了。
/l/应当读作[ɾ]。这个音既不是汉语拼音中的r,也不是英语中的r。要想模仿的话,可以尝试让自己在读“l”的时候舌头向后挑,并离开上腭。
/si/应当读作[ɕi],类似汉语拼音中的“xi”,普通话中的“西”。
/z/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当读作[d͡z]。但是/zi/, /di/应当读作[ʑi],/zj/, /dj/应当读作[ʑ],类似汉语拼音中的“j”,普通话中“吉”的声母。
/ti/应当读作[t͡ɕi],/tj/应当读作[t͡ɕ],类似汉语拼音中的“q”,普通话中“其”的声母。